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11月23日,由何炯炯老师带队,2023级中国语言文学丽泽班学生前往复旦大学进行为期两日的研学活动。

       23日下午,复旦中文系青年学者战玉冰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本情况。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战老师依托深厚的学术底蕴、结合自己的丰富科研经历,耐心而细致地作出解答。他以网络文学这一新兴媒介为例,深入阐述了它如何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文学的形态与内涵。此外,战老师还提到了网络文学“出海”即对海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何西方并未发展出类似的文学形式?战老师指出,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并鼓励同学们勇于打破传统束缚,以新的视野去探索和创新,不断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

图片

      随后,人文学院院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3级研究生项柏润和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24级研究生王玥向同学们介绍了复旦大学推免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自身研究的具体方向和核心内容。项学长指出,论文的撰写绝非一蹴而就之事,而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打磨。项学长建议,本科阶段的同学们多撰写读书报告,探索专业性书籍对学术史的推动作用,进而培养学术素养和批判思维。他鼓励同学们尝试做学术史综述,将问题脉络把握清楚,并在这过程中勇于提出新问题。

图片

       11月24日,项柏润、王玥院友带领丽泽班参观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校园。在初冬的暖阳里,同学们漫步复旦校园,感受百年名校的厚重与辉煌。丽泽班同学们在光华楼15楼一同仰望被玻璃穹顶包裹的蔚蓝天空,感受星空咖吧沉浸在学海中的静谧;在光华楼30楼,透过巍峨的科林斯柱,俯瞰校园美景与上海五角场的繁华林立;在蔡冠**文馆,同学们与文物相见,静听中华文明的玉振金声,凝望时光留下的如明珠般的痕迹。步行在每座古朴的建筑楼旁,古韵与今风交织,诗意与书香交融,有流水潺潺映古桥,亦有绿树成荫绕学府,吐息间是悠然绵长的文化底蕴,行走处是薪火相承的名校底气。

图片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次研学活动在每一位同学心上都留下深刻的印记。钱凯同学感慨:“如果说在浙师的学习生活是读万卷书的充分体现,那么本次前往复旦大学的研学活动正是行万里路的生动实践。吹过光华楼的风携着独属于复旦的气息,拂过研学途中每个人的心灵。参观校园,参加讲座,我们从传统的建筑中感受复旦悠久的历史,从与战老师的对话交流中体会复旦浓郁的学术氛围。复旦之行虽已告一段落,但在复旦的所见所闻所思却将继续陪伴着我们的大学生活。”

      去看更大的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此次复旦大学研学活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丽泽班同学们的视野边界,更为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道路上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