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14:00,本学期第五期初阳讲堂在16幢907教室顺利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基于‘大中衔接期’的思考”的讲座。
首先,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入学两个月有余,同学们的大学初体验如何?”引发同学们的热议。她指出,大学生活具有更高自由度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适应大学生活的挑战。由此,吴老师着重强调大学新生要实现多重转变,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全新的学习生活模式,大学新生要 认清专业学习要求,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及时做出各种应对和转变。
其次,吴老师通过介绍两位典型人物,即王浩泽女航天员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讨论了拔尖创新人才所具有的特质,强调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指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同时,她引用施一公先生的文章,强调了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能力、小我和大我的统一以及科技和国家发展的结合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设定并脚踏实地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接着,吴老师着重介绍书院制——融合了中西教育精华的新模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制度的传承和创新。她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四种书院教育模式:全员制模式、特色型模式、实验班模式、低年级模式,也指出拔尖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深化三制改革(学分制、书院制和导师制)。通过举例展示孟宪承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以及培养模式,吴老师强调学分制、书院制和导师制的结合,以及拔尖书院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她指出书院的出发点是立德,落脚点是树人;表示书院要使学生获得宽口径、厚基础的扎实训练,具备核心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点明书院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获得更大的成长幅度。
最后,吴老师指出,05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接受着互联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因此,05后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需要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她希望大学新生能够认清当前外部形势,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同时,她也希望大学新生能制作大学课表,旨在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区,增强社会适应力。
在讲座的尾声,吴老师给大学生提出十个建议:尽早规划未来、注重道德修养、热爱用心投入、牢记学习第一、养成良好习惯、充分利用资源、注重综合发展、不要忘记微笑、做到自我负责、追求卓越,成就未来。同时也祝福初阳学生都能成长为基础扎实又创新卓越,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