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初阳学术论坛(物理专场)于5月12日下午在23幢322教室顺利召开。本次论坛旨在促进学术思维、研究方法的碰撞,激发同学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勇、沈亚希和薛瑞老师担任此次论坛的点评嘉宾,初阳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建峰出席本次论坛。


书记致辞

      周建峰书记提到第二届初阳学术论坛新设了物理专场,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导师们和同学们之间更直接、更高效的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朋辈间的学术交流,带动低年级的同学们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增强学术氛围的营造。周书记希望这样的学术论坛不仅能起到专业知识交流的作用,也能够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主讲人汇报


孙卓:《高维脐带衍射突变光束理论及其光场调控研究》

在简单介绍自己的研究背景以及现状后,孙卓同学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解释焦散,并对焦散这一突变的具体表现进行具体阐释。在介绍了在低维突变光束的一些光学特性后,她展示了自己研究的椭圆脐带光束和双曲脐带光束的焦散分布,着重介绍了光束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自愈现象并表示这种具有自动聚焦、自加速、传播不变性的光束在粒子操纵,显微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孙卓同学认为,抛物脐带光束作为几种突变类型中维度最高的一种突变类型,具有非常丰富的二维光场结构,除了具有自动聚焦特性外还表现出有趣的针状和多聚焦结构。这些自聚焦结构光束丰富了自聚焦光束家族,将有利于微加工、医疗和非线性过程。孙卓同学的汇报获得了导师们的一致认可,李勇老师指出,学术研究不应仅局限于表面现象,我们应当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万朱健:《耀变体序列特征与物理理解》

万朱健同学介绍了耀变体及其环境、辐射能谱观测特征、电子辐射机制以及耀变体序列,并从数据和理论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动机。他提出了一个三参数的缩放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三参数缩放模型减少了自由参数的数量,为耀变体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除此之外,他详细介绍了数值模拟过程并说明自己的数据来源:积分得到总的辐射光度、经验函数拟合观测数据点以及逆康普顿峰峰值。三位评委老师肯定了万朱健同学在耀变体研究上的新尝试,此外,沈亚希老师还就三参数模型以及数据来源等方面提出问题。

颜心悦:《三维可视化声场描绘仪》

颜心悦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竞赛成果——三维可视化声场描绘仪。基于超声波声场的研究门槛高、声学试验匮乏、缺乏三维可视化图像这些现状,颜心悦和她的团队将仪器的研究目标定位在数据图形可视化直观展现声波声场、探求声波性质以及验证声波公式上。这一测量三维声场的实验装置有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操作便捷。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声压采集系统的减震处理是一个难点,经过多次试验,她们发现较小接触面积处理得到的皮埃尔相关系数最接近1,是最优的减震处理方式。李勇老师肯定了这一仪器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也提出了这一仪器在减噪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此外,作为教学用具,李老师认为三维可视化声场描绘仪的屏幕可以更大,便于观察。

嘉宾总结

李勇老师对本次初阳学术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培养学术型人才一直是初阳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很高兴能够在这次学术论坛里看到大家的科研成果,希望这样的学术论坛能够给同学们带来学术上的启发。


颁奖环节

经过三位嘉宾的评选,孙卓同学被评为本届初阳学术论坛物理专场的优秀主讲人。初阳之意,在于希望。三位主讲人向台下的老师以及有志于学术的同学们展现了自己优秀的科研能力。从主讲人的分享中,我们亦能深切感受到“初阳”二字背后的无限希望。本次学术论坛的圆满落幕是终点,也是新起点,希望今后的初阳学术论坛中,有更多的“新希望”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