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14:00,本学期第四期初阳讲堂在25幢303教室顺利举行。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吴剑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从大模型看AI人工智能的新趋势”的讲座。
吴剑明教授主要从引言、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大模型对行业的影响、面临的挑战、未来趋势等板块来展开本次讲座。
首先,吴剑明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详细阐述了什么是AI,即“让机器拥有学习能力,能够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工作”,并解释了为什么早期的AI曾经进入低潮。而机器学习的出现与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的转折点,从传统的基于数理逻辑的人工智能向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系统发展。随后,吴剑明教授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主要介绍对象——大模型,通过他的讲解,同学们对大模型的定义以及其在AI领域的重要性与影响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吴剑明教授开始详细讲述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在“技术基础”方面,吴教授主要介绍了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关联性、编码器和解码器这两个内容。相较基于对数据的理解和经验手动设计特征提取器,深度学习使用以多层次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代表的诸多技术自动学习特征表示,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和时间消耗,也提高了信息捕捉的能力。另外,编码器和解码器实现了数据的输入转换和解码输出,是大模型的重要技术基础。对此,吴教授还介绍了只使用了Transformer解码器的模型GPT和只使用了Transformer编码器的模型BERT,让同学们对大模型这一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之后,吴教授罗列了大模型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评估、图像识别与分析、多模态生成。
最后,吴剑明教授讲述了大模型对各行业的影响、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趋势。大模型对各大行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创新内容创作和娱乐产业、智能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语言服务等方面。同时,大模型也面临着算法歧视和不公平等问题。然而,大模型的发展态势主要向好,呈现出模型规模的持续增长、跨模态和跨领域的融合、可解释性和透明度的提升、出现Transformer2等未来趋势。
本次讲座,吴剑明教授的讲解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既有对大模型整体面貌的把握,又有对各细小子技术的详细介绍,并就着现场同学的问题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处之道,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