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14:00,本学期第三期初阳讲堂在25幢303教室顺利举行。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路欣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的讲座。

  路老师首先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引出荣誉体系与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例,指出荣誉学院项目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路老师剖析了国内高校形式多样的荣誉体系,主要包括荣誉学院、院级校级荣誉项目等。他总结了国内外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强调培养体系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名师团队、高维度的自由成长、高难度的问题挑战、高层次的科研实践、高质量的国际合作、高标准的动态遴选等要素。

  接下来,路老师结合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进一步论述。从工科混合班到竺院的建立,优秀学生培养的类别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独立培养方案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培养,依托导师制,将课程学习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同时打造海外科研实习创新环境,增加前沿课程,创新教育模式。丰富的文体活动与舒适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竺可桢学院通过推动长周期育人、导学赋能、科教融合、构建教学思政相融合的措施加**才培养改革。

  最后,路老师谈了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他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当以创新为使命,推动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促进人类生活生产革命。从学生视角出发,路老师呼吁我们突破应试教育下功利主义的倾向。他认为基础课程虽然是经典工作,但提供了异常丰富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打破权威和迷信,在重重迷雾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基础课程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它们既是思考和探索的载体,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